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将共同主办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
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简称农博馆)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为响应文件精神,农博馆于2024年5月19日至31日开展了以“‘第二课堂’走进农博馆”为主题的科普宣传周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科学家精神宣扬活动,推动科学家精神进课堂。
本次活动结合相关文件精神和本校实际,对今年的全国科技活动周进行了总体部署,使科技活动既形成了一定的声势,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5月19日,农博馆迎来了中国简史课堂的师生,讲解员用生动的语言为大家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历史方面的讲解从农业工具到水利设施,深入浅出。活动现场热情洋溢,气氛热烈,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充满乐趣和知识的体验。

农博馆的科普教育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南农校内,辐射范围包括南京市及周边地区的多所学校。5月25日上午,南京农业大学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的主题在卫岗校区举办科技活动周启动日活动。
农博馆也接待了来自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小学、中山小学、紫金小学、拉萨路小学、南理工实小等多所学校的师生和家长。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依次参观了博物馆的各个展厅,观赏了展示着丰富农耕文化的陈列品。从古代农具到现代化农业设备,从传统种植技术到现代农业科技,学生们领略了中华农业文明的演变历程,感受了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农博馆一直致力于讲好农史故事,发扬农业精神,针对此次活动,农博馆专门组织了一队十余人的优秀讲解员团队,向大家展示了农业文明的博大精深,让中小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中国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

5月29日、31日,为了贯彻全国科技活动周的活动精神,农博馆积极发挥第二课堂职能,迎来了作物学概论的老师和同学们。讲解员们从馆藏的碳化水稻种子入手,在馆内进行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农业知识讲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大家受益匪浅。

为了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我馆培养与筛选出一支20人左右的金牌讲解员队伍参加此次活动,该队伍以本科生为主体,硕博研究生领队指导,讲解员知识储备丰富、讲解态度认真、工作能力优秀、服务态度热情。
此次活动结合我校“第二课堂”开展,主要内容是活化博物馆文物资源与文化环境以转轨融入第二课堂教育;利用博物馆官网、公众号定期推送相关信息,积极向校园新闻网投稿,主动向校内外媒体推送农博馆的日常运营状态、相关活动举办等信息。活动期间我馆持续对外联络以及与相关单位对接,努力打造学校的第二公共课堂与博物馆的互助平台。
此次科技周活动期间,农博馆共接待三十余场,近2000人次,其中“第二课堂”尤为重要,涵盖了作物学概论、中国简史、中国农业文明史、世界农业文明史、农业文化遗产等多门必、选修课程,实现了同大思政、耕读教育主题内容的有机融合,向公众展示中华农业文明的历史、传统和现代发展,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农业科技的应用。
此次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科普宣传活动紧扣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农博馆科普教育作用,做到了统筹部署,密切配合,联合协作,集成资源,针对实际需求,在活动举办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办出特色。